现金网

【科研动态】华东师范大学王向民教授应邀主讲我校廉政建设系列讲座第十一期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5-11-04动态浏览次数:10



   1028日,由上海师范大学预防职务违纪违法犯罪研究中心、现金网 公共管理系与政治学硕士学位点联合主办的廉政建设系列讲座第十一期在文科实验楼802会议室顺利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现金网 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向民教授应邀作题为《政治学的“学科”概念及其边界》的专题报告。活动由陈兆旺副教授主持,陈远星老师及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共同参与。

  在专题报告环节,王向民教授以“美国政治学史”为切入点,探讨了20世纪美国政治学的学科形态及其边界。王向民教授指出,将政治学简单等同于大学系科的倾向,不仅排斥了社会中其他政治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也与国家提出的“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学科发展需求不符。同时,传统的“系科”定义也正面临着来自组织建制和政治论述的双重挑战。

 基于此,王向民教授引入新分析框架,提出20世纪美国政治学“学科”应被理解为包含“政治论述”“科学”和“组织建制”三个维度的统一体。王教授以美国政治学的学科发展史为例,生动阐述了这一框架,王向民教授指出美国政治学的诞生是国家建构、高等教育转型、印刷工业发展和社会职业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王向民教授进一步分析,美国政治学的形成是一个与欧洲相互区分和识别的过程,核心是将欧洲政治知识美国化,从而实现了从知识分科到学术分割的转变。研究生项目成为美国政治学的建制主轴,并形成了以师生社团、研讨制度与学术期刊为核心的配套知识生产机制。1903年美国政治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美国政治学(家)身份建构的完成。他强调,美国政治学从政治论述到组织建制、再到学术化的发展逻辑,其核心在于通过构建“美国化”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学科自主性。他还对比了沃尔多与阿尔蒙德等学者在学科意识上的差异,并指出政治学应重新回归对现实政治的关注与解释。

  王向民教授强调,对20世纪美国政治学的学科形态及其边界的分析,可以作为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反思的重要参考。他对比了中美政治学不同的演进序列,并指出当下中国政治学正处于以“学术化”改造“官方政治论述”,以实现对中国问题“对象化理解”的关键阶段。他还向在场师生提出了关于学科形态更替、知识与信息的关系以及中国政治学者“自主时刻”等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

   在与谈阶段,陈远星老师高度认同王向民教授关于政治学家对真实政治理解可能较弱的论断,并进一步探讨了当下政治学研究“公管化”“碎片化”的趋势,以及在社会科学学科边界日益模糊的背景下,如何在追求创新与保证规范性之间寻求平衡的问题。在问答环节中,2025级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熊堃围绕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的学科边界界定问题,2023级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纪维宣围绕政治学与新兴“区域国别学”的对接与边界问题分别向王向民教授请教。王向民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与跨学科研究的经验,对上述问题作了详细回应,并强调了坚持“问题意识”为主导和善于从其他学科“借力”的重要性。

   主持人陈兆旺老师在总结中指出,王向民教授的报告具有强烈的学科意识,从学科源头回溯,在论述美国政治学史时始终保持着中国政治学的自主性意识。陈兆旺老师进一步概括道,美国政治学的自主性在于回应现实政治问题,如深入探究除宪法文本之外的利益集团政治;这也有助于反思中国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即其同样在不断回应“政治体制改革”等重大时代命题。最后,他强调,讲座所论述的美国政治学诞生与政党分肥制废除、公务员制度建立和腐败治理具有密切关联性,为我们开展廉政建设研究拓展了新的学术视野。